《资本产生利润的原理与影响》三
七.相关影响
资本介入生产对于经济系统当中的货币、汇率、价格、投资、工资、商品、产值、行业分布等都会产生巨大而联动的影响。
1. “劳动与商品分配表”
普通劳动者每日能够付出的劳动时间是有限并且大致固定的,所以在一段时间以内劳动者的收入也是大致固定的,这些收入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商品上才能够保证劳动者的正常生活。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行业在特定的时间点能够容纳的劳动者和资本的数量,需要生产的商品的数量,整个行业的产值和资本利得,劳动者的收入和劳动生产率都是大致固定的,这就形成了一张一段时间以内全社会的“劳动与商品分配表”。
经济系统当中的要素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要扩大同时扩大,要缩小同时缩小。资本赚了钱往往倾向于再投资扩大生产,这种情况下资本仅仅是把就业者招聘到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当中去那么这种扩大产能是无效的,需要按照“劳动与商品分配表”的比例同时扩大整个经济系统这种扩大再生产才能够实现。只要按照“劳动与商品分配表”,按照经济系统运行的原则和规律运行经济整个社会就不存在什么安排不下去的多余的劳动力,也不存在什么多余的产能。
2. 经济系统的扩大
过去几十年全国人口在不断地增加,这是经济系统简单的规模型扩大。
在一个社会推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时候许许多多的行业都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生产,这就会造成许多新的失业者。各类企业因为降价销售商品消费者有了“多余”的购买力,所以企业是既解聘员工又招聘员工,不过扩大再生产已经不是原来落后的设备与技术,招聘的部分员工已经是具有新技能的员工。
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员工增加工资收入的过程,因为效率更高的企业给得起更高的工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劳动者的选择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同行当然也会纷纷效仿,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整个社会上的企业形成了即裁员又增加员工,大家都增加产量降低商品销售价格同时纷纷增加劳动者工资的局面,这就增加了劳动者对于生活用品的消费量,经济系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扩张与提升的局面,这是经济系统效益型扩张,因而企业得以做大做强,企业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却促进了国强民富。
3.再投资是否等于是向经济系统注入货币?
根据经济系统运行的模式,无论资本是采用自有资金进行再投资还是采用贷款进行再投资都不会减少单位时间内资本利得对于货币进行的收集,同时企业贷款也不能够起到向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发放工资并且弥补这部分购买力的作用,况且有部分从事自由职业的劳动者或中小微企业基本不需要投资或从银行贷款,当然也就不能替代政府对于经济系统的货币注入。如果政府向经济系统注入的货币不足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的销量下降与劳动者失业。
如果企业扩大再生产招聘的是新参加工作的员工这时政府还需要向经济系统当中注入这些员工的工资来代表这些新增加的劳动产品防止通货紧缩,这是需要多注入货币的原因之一。
如果企业扩大再生产招聘的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向经济系统注入员工工资了,劳动者相当于是调动工作单位,变动的是行业的产量、产值和行业的资本拥有量。
如果企业扩大再生产招聘的是失业者当然能够解决社会的失业问题,不过重点与难点在于其一失业者需要按照“劳动与商品分配表”来合理分配并且同时启动,劳动者与企业就需要流动起来,其二政府需要加大货币注入数量来消化资本新增的产能,其三资本的提供与组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集中制与计划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罗斯福新政”走的就是通过提供政府服务修路、修桥、修水电站等加大货币的注入来带动社会的投资和就业。
在注入资金时涉及到的行业、劳动者人数越多越是有效注入,这就意味着注入资金的渠道要广阔这样才能弥补整个市场流动资金的不足,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有效购买各行各业的商品,并且消耗各行各业的产能。
4.资本介入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币值的影响
在一个国家大规模、大幅度提升工业化水平的过程当中如果许许多多的商品都在降价这对于经济系统来说是不利的,如果消费者能够预期大多数商品都会不断地降价那么消费者将会减少、延后甚至是取消部分商品消费,因为对于大多数劳动者来说花钱的顺序是节约钱或赚钱排在消费的前面,这就扰乱了商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所以政府需要向经济系统更多的注入一些货币,形成适当的通货膨胀,形成全体劳动者工资涨与物价涨的局面,以便抵消商品价格普遍下降带来的弊端,这就会造成货币一定幅度的贬值,造成整个社会的货币总量不断的膨胀,因此在一个国家大规模、大幅度提升工业化水平的过程当中货币会一直存在着一个贬值过程,造成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造成货币需要贬值的原因还有:a.商品如果一直不停的降价那么小价值商品最后没有办法交易,影响了生产与消费的进行,比如一根针当销售价格下降到一分钱以下时就没有办法交易了,或者是商品的销售尾款有几厘钱时也没有办法交易了。
b.货币升值影响进出口。
c.诱发国内外对于升值货币的投机,因为既然存钱就等于赚钱资本当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由此也有可能影响到企业从事实业生产的积极性。
可见政府、劳动者对于自己储备的货币进行一番理财也是很有必要的。
从现实当中看情况也是如此,但是这并不会造成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下降,因为能够工业化生产的商品虽然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然而劳动者工资上涨的幅度更大,也就是说一件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在收入支出比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小,比如二十年前每月工资可能买一台电视而现在每月工资能够买几台电视。在这一过程当中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就会显得越来越贵,因为这些产品不会降价,所以它们在收入支出比当中的占比是大致不变的,这样这些商品在消费者的感觉当中就会越来越贵,例如医疗、家政服务甚至是劳动者工资等。
不过通货膨胀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幅度与速度问题,当企业生产经营获得的利润还抵不过货币贬值的时候工商业可能只能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将自己的资本转移到国外或者是购买实物类资产以求保值。劳动者的工资与储备货币因为贬值也会造成购买力下降,影响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5.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汇率的影响
货币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购买商品,无论持有的是本国货币还是外国货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后就相当于同样多的货币同样多的劳动者确生产了更多的商品,因此单位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更多,所以这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来说就应该升值,相应的汇率也就提高了。
6.无所不在的公司
正是由于普通劳动者无法个人完成当今社会的商品生产而资本的载体与体现就是公司,因此公司主导了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从员工的招聘到利益的分配,从企业的供产销到产品的开发等,公司无处不在。无论古今中外在人类上万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我们都是以家庭、农庄、作坊为生产单位,现在资本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就是公司和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
银行吸收了全社会的资金,从劳动者、企业到政府的各种存款都可以作为资本,因此银行是最大的资本来源,当今社会也就成为了一个资本可以过剩的社会,银行既可以贷款给工商业,也可以贷款给消费者,银行业的一举一动就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金融业在每个国家就特别重要,银行就特别多。银行也为普通劳动者的存款提供了获得资本利得的机会。
7.关于商品销售价格的形成
商品销售价格=代垫与预支费用+资本利得+供需规律影响
(1)其中的代垫与预支费用包括:
a.劳动价值:就是劳动者的工资,这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支出,各种自然资源没有经过劳动者的加工就不会成为商品,对于企业来说只不过是代垫或支付工资,至于商品的销售状况那就是企业的事情了。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对企业有特殊贡献者的奖励这些费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只不过这些劳动是属于特殊劳动。
b.企业当然一般还存在着购置水电气、原材料、半成品、设备、设施的成本,不过可以把这些相关企业劳动者的工作和投资看成是生活用品生产企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价值与资本、资本利得等只不过是最后累积、叠加、传递到生活用品的销售价格当中去了。
b.广告费与销售费:这些费用很大,就需要摊销到每一件商品的销售价格里面去,同样的企业的设备、设施也需要通过折旧摊销到每一件商品的销售价格里面去。
c.资源使用费与税收:是商品价格构成里面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构成项。从资本获利原理来看,税收、资源使用费等外加到商品中的任何费用其实最后都是消费者在买单,资本只不过是把这些费用累积、传导通过生活用品销售最后转嫁到消费者手上,企业只是赚自己想得的平均利润,当然这是针对资本这个群体来说的,至于个别资本如果违反国家法律被罚款,这些特殊情况是不可能转嫁给消费者的,只能企业自己承担。如果政府为了鼓励个别企业因而减少他们的税收这也与别的企业无关。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税收的目的最终当然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资本利得: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资本总是要赚钱的,至于个别企业的商品销售价格里面是否包含利润那就要看企业自己的能耐了。
(3)供需规律的影响:造成商品的销售价格围绕上述的商品构成价进行波动,具体的还是通过相同商品的销售价格来实现其影响的。
以上价格构成要素在同一时点共同起作用形成了当前商品的销售价格,不过这和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构成项可能有所不同,主要的作用在于理解商品销售价格形成的本质和原因。
企业之所以能劳动者之不能就在于可以投入大笔的广告费、技术研发费、企业管理与运营费,提供设备、设施等,并且凭借这些东西商品的生产才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费用形成了企业的投资,提供了企业的利润。
8.工商业需要多少资本?
从总体来看全国的工商业需要多少资本是可以从代表流动资金的银行流水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推算出来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政府注入经济系统的资金数量与整个社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计算全社会需要的资本数量,因为政府通过提供政府服务注入经济系统的资金数量在扣除新增居民存款以后等于全社会的资本利得。
全社会资本总量=全社会资本利得/全社会平均利润率
在生产与消费平衡,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企业的资本已经充足的情况下继续向企业注入多余的资金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或者是资本外溢,造成资产类商品涨价,如股票、期货等,要不然就是大宗商品涨价,如矿产、房地产。
9.劳动者储备货币的影响
劳动者为了远期、大额消费或发生意外情况的需要一般都会将每月收入的一部分存储下来,如教育、购房、婚嫁、失业、医疗、购车、旅游等,不过劳动者的储备最终还是为了消费,长期来看这些货币与购买力还是陆续会回到经济系统,当然劳动者储备货币同样需要政府加大货币注入,弥补这部分货币流失与消费购买不足,但劳动者能够储备的货币是有限的,真正造成货币长期、大量流失与消费不足的还是企业,还是资本利得。
造成货币流失购买力不足的原因有多种,如还有贸易逆差等,这些问题也不是当代才有,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初期估计刚刚发明货币不久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解决供需平衡问题的关键不但是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来回流动并且以销定产,而且劳动者还需要根据货币与购买力流失的情况在货币生产者与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来回的流动,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劳动者储备货币并不会影响供需平衡。
未完待续 meng3190@yeah.net